返回

太平记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33章 客栈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经经过战斗考验的老兵。具体的整编和操练可以等到拿下番禺之后再开始,那时这些新兵的士气和忠诚度就已经被胜利和丰富的战利品提高,无论做什么都事半功倍了。

    “校尉!”袁田躬身道。

    “嗯!”魏聪点了点头:“袁田,我给你一百人,接下来你就看护那虞太守的家眷,不要让他们受到侵害,也不要让他们走脱了!”

    袁田沉吟了片刻,答道:“校尉,虞太守的家眷去番禺之后是要打算走海路回会稽郡的!”

    “这我自有办法!”魏聪抬起头:“你只管看护好他们就是,记住了,他们不是囚犯,是我的贵宾,你是他们的护卫,而非监狱的看守,明白吗?”

    “校尉是想将虞太守的家眷软禁起来?”袁田问道:“不知属下说的对不对?”

    “只有软,没有禁!”魏聪笑道:“接下来南海郡将有战事,四方不靖。我与虞太守虽未曾谋面,但也是朝中同僚,若他的家眷有个万一,我有何面目见他?我的意思你明白了吗?”

    “属下明白!”袁田心悦诚服的低下头,他不得不承认眼前的这个男人位居人上绝非侥幸,上天让这样一位人物来到世间,绝对是要做一番大事业的。也许自己杀人逃亡豫章,得以遇见他,并成为他的下属,也是命中注定之事。想到这里,他不禁停下脚步,向北方望去,被乌云遮盖的天空上,隐约有几缕星光闪耀。
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    番禺,水关。

    虽然距离尚远,无法看清旗帜上的图案,但透过迷朦雾气,守卫依旧瞧得出那是一面赤旗,这是汉军的旗帜,中间暗色一点应该是图案或者文字。这让守卫松了口气,低下头去感谢神灵,这可真是个好消息,为了对付九章和日南郡的叛乱,交州刺史已经把南海郡可用的郡兵几乎都抽调光了。虽然偏居一隅的岭南比起内地郡县要安靖的多,但山贼和水贼总还是有的,太守不断向朝廷发出调配援兵的要求,如今总算是见到人了。

    “都伯,都伯!”哨塔上的守卫对下面喊道:“有军队到了,应该是来番禺的援兵!”

    “臭小子,你没有看错吧!”只穿着一件单衣的都伯探出头来,睡眼迷惺的他打着哈欠,有的不耐烦的看着哨塔上的守卫:“我可不记得有收到将要有援兵到的文书!”

    “不信您亲自上来看看!”守卫是个老兵油子,他对都伯并不惧怕:“赤旗,听到马蹄声了吗?这兵马可不少!”

    都伯侧耳听了听,守卫没有说错,他的确听到隆隆马蹄声,还有水面上的桨声,敢情这是水陆并进,他已经好久没有见过这么大架势的军队了,赶忙喊道:“快,快击鼓,懒骨头,快都给我滚起来!”

    正当水关里的都伯正在忙碌的把手下的士兵们从床铺上赶下来,第五登正站着甲板上,饶有兴致的看着不远处的水关。当初秦南海郡尉任嚣修建番禺城时,选择了番山脚下一块面临珠江一条支流的高岗建城,后来的南越国都城以及汉代的番禺都是围绕着这座高岗修建的。

    虽然后来汉军摧毁了南越国的都城的大部分建筑物和城墙,但却保留了当地的几处水关,这几处巨大的闸门可以随着珠江潮水的起降放下和升起,既能确保城区的用水,又能避免被洪水淹没,兼有航运,灌溉之用,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。

    由于番禺城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当时河流纵横,充斥了大量的港汊湿地,番禺城虽然没有城墙,但实际如果没有船只,想要从陆路进攻城区就必须跨越若干条河汊,还是十分困难的,而走水路,就必须经过那几道水关。这也是为何两汉数百年时间,番禺城明明是一郡太守治所,有快两万户的户口,海外贸易发达,富得流油,却连像样的城墙都没有一座,究其原因就是若要应付普通的盗匪水贼,凭现有的防御设施已经足够了;而这里的地理位置太优越,又是南越国的故都,通过海外贸易有丰厚的财力,如果修了城墙,很容易成为地方割据势力的巢穴,索性拆毁了不修。

    “是不是只有夺取了这水关,船队才能进入内河,在番禺城边靠岸?”第五登向向导问道。

    “不错!”向导是个三十四五的中年人,名叫王盖,他本是一个往来于徐闻和韶关之间的行商,对南海合浦两地的道路十分熟悉,途中被第五登的哨探抓住后,贪图第五登许诺的厚报,当了第五登的向导。

    “这水关看上去也不大,应该没有多少兵马把守吧?”第五登问道。

    “郎君说得不错,这水关平日里只有百余人把守,一大半都是老弱,平日里应付个差使罢了!”王盖笑道:“不过这闸门十分沉重,非人力所能抬动,须得以十余头壮牛推动机械方能升降,若是守兵情急之下破坏了机械,那就算有千百人,也没有办法!”

    “有这等事?”第五登看了看不远处的闸门,在雾气下模模糊糊一大块,显得尤为壮阔,点了点头:“好,真是多亏了你,没有用强,不然岂不是坏了大事。来人!”他从旁边的随从手中接过口袋,从里面拿出两块马蹄金,丢给王盖

第133章 客栈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